清華大學寧存政: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解析
2017-08-04 14:39:13
摘要: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,中組部“千人計劃”學者寧存政在“全球光伏行業(yè)趨勢及機遇分析”分論壇上作了《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解析》主題演講。
![\](http://www.k-goods.cn/uploadfile/2017/0804/20170804024016497.jpg)
以下為寧存政演講文字實錄:
寧存政:謝謝大家。非常感謝主辦方給我這個機會,有機會跟光伏界的領袖和企業(yè)界或者是產業(yè)界的同行進行交流,我講的內容可能跟今天早上大部分的內容不太一樣內容不是現(xiàn)在有產品的東西,今天早上幾位都講過,雖然近幾年成本大幅降低,但降低的速率慢下來了,將來某一天,我們把現(xiàn)有的潛力挖進的時候,我們需要新的技術跟進,保持我們的領域的整個的勢頭。
作為在大學,我們研究一些未來的技術,這個圖大家已經看過幾次了,目前太陽能電池效率和時間以及發(fā)展歷史,主要四大類,一個是單晶多節(jié)太陽能電池,然后單晶硅,然后薄膜電池,然后新型電池,這個新型電池的斜率高多了。
底下的這個是廉價的,低效型的,大家可以看到,薄膜單晶硅這些技術,大時候屬于一種相對效率比較低,但成本也比較低的技術。相對的呢,我們有多節(jié)聚焦技術,這個技術的成本效率非常高,大概40以上的效率,那么相應的成本也比較高。我們過去10年,我們努力的或者工作研究的重點,在這塊有沒有可能發(fā)展出新的技術來?這也就是說我們的高效,有沒有高效、低成本的組合?我們這個低成本呢,跟高效率通常是個矛盾的東西,大家很清楚,那么就是說對我們研究的角度來說,有沒有低成本的辦法,成長出一種高質量,滿足多結太陽能電池要求的材料?
上面生長的所有的層,跟底下的基底要匹配,那么任何的不匹配都造成非常大的質量和效率的問題,那么成本的這個主要的大致有兩點,一種是需要非常高質量單晶材料,另外這種技術目前的成本還是太高,過去剛開始幾十年主要用在空間、衛(wèi)星什么東西,現(xiàn)在開始大型電站也在用,成本我就不去再仔細講了,我剛才講的太陽能電池在豎直方向堆起來,道理很簡單,就是說跟剛才豎直方向不一樣,現(xiàn)在橫方向攤開,我需要色散光學,這樣的話,我如果在不同的帶隙的半導體吸收材料吸收不同波長,可以達到跟豎直波長一樣的效果,但不同的地方,這個時候我不需要把不同的能隙寬度材料堆到一塊兒,這樣的話對生長的要求相對要弱多了,第一次很早了,一九八幾年,幾十年了,近幾年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做法,怎么把不同的光在空間給分開不同地方去吸收,這是一個原則。最近有些效率還不錯的做法,那么問題是什么呢?為什么這個概念幾十年沒有得到非常大的重視和注意力呢?主要一點,光學部分比較簡單,現(xiàn)在有非常便宜的光學,做得效率非常高,問題就是這種我們需要橫向材料,我們不可能在一個單一基底上長出能隙不同的材料,那么怎么做呢?找一塊硅,然后從分別不同的基底上剝離,轉到一個平臺上,大家也可以想像,做工藝、做加工的人都知道,過去幾十年主要停留在研究階段,沒有真正的企業(yè)起來。我們最近大概八九年、十年研究的重點,有沒有一種本身,避免剝離、轉移的昂貴過程。核心細節(jié)之一,有沒有低成本的辦法,可以生長橫向多節(jié)電池需要的高性能吸收材料,我們用一種比較薄膜生長的辦法,我們需要的多能隙的半導體一次生成。
我們從左到右變核心組分,本真發(fā)光,每一個地方不同能隙的寬度,你可以通過分光以后,可以把分光的波長位置和吸收位置匹配起來,我們做了幾十個點的硬光譜,質量非常好。
我們可以用硅,或者其它的,更便宜的,然后我們長一些柱狀的楨列,基本上什么材料,有一不中普適的基底。是第二點技術的關鍵。
那么概念上怎么做?比如生長一個基底,事先圖形化,我們根據(jù)光學的要求,色散以后,做橫向的多極多個正負電極在橫方向做,最近我們有一個,我們把色散聚焦的光學和我們這個電池吸收材料整個集成起來,我們最近設計的整個的厚度大概到幾個厘米,這樣你可以看跟通常的聚焦電池的結構非常不一樣,做成非常薄的一種,普通的平板太陽能電池板看起來差不多,但是是高聚焦的電池。各個部件已經做出來了,按照目前的三節(jié)電池優(yōu)化后的率,可以和多節(jié)電池差不多的程度。
我稍微總結一下,我們的優(yōu)勢,低成本的原因和高效率的原因,不需要高成本的單晶基底、不需要昂貴的薄膜外延設備、不需要昂貴的前驅材料,材料生活過程和薄膜相當,所有加工工藝過程和薄膜電池相當。高效率就在于吸收半導體為高質量的單晶材料等等圖上這些,我們的口號和目標,有沒有一種薄膜的成本和多節(jié)的效率,這是我們的口號和目標,謝謝大家。(能源新聞網)